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道德,因為誠信較之法律更能有效地降低頻繁發生的內外部經濟交易成本。企業誠信納稅不止可以降低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成本,增加合作收益;而且誠信的精神將直接影響股東、經理人、雇員以及商業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度,抑制過度的機會主義傾向,從而降低內外部合作成本。不弄虛作假是任何一個企求長遠發展的企業開展稅收成本管理工作的道德底線。
誠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礎。誠信納稅意味著零售企業在道義上認可本企業對社會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愿意遵從稅收法律的義務約定,從而確立零售企業與稅務局相互關系的基礎是合作而不是對抗。
誠信原則是大中型企業職業稅務經理人的主動選擇。對占納稅人總數95%以上的個體工商戶而言,生存和就業是其首要責任。在繁瑣而沉重的貨物和勞務稅傷及資本和就業的背景下,誠信納稅無法成為他們的選擇。因此,那些小型私人企業普遍流行的躲避稅收的方法,職業稅務經理人卻不能襲用。
大中型零售企業職業稅務經理人確立誠信原則為第一理稅原則十分重要。由于零售的終端特性和集團性零售企業的跨地域經營特性,中國稅務當局最拿手的控稅措施——以票控稅、憑票抵扣制度——在此完全失效。如果沒有誠信的職業道德約束,大型零售集團虛開普通發票和增值稅發票、逃避巨額稅款將是現行稅務當局的征管體系所無法控制的。因此,對職業稅務經理人而言,有些方法雖可少納千萬稅款且稅務局難以發覺,但因其屬于弄虛作假而不予采用;而有時稅務局曲解稅法多征稅款雖金額不過幾萬元,卻也不怕麻煩甚至不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來維護企業利益。